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揭牌成立

来源:合作发展处 发布时间:2020-11-22 14:34 浏览次数: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1月21日,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在济南正式成立。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教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良;原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原国务院三峡办党组成员张宝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研究员;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原国务院三峡办移民局副局长陈建波;国务院研究室中国政策专家库成员、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李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我校党委书记王邵军、党委副书记赵友春、副校长綦好东以及学术界、企业界、新闻媒体的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50余人见证揭牌仪式。校长赵忠秀主持了揭牌仪式。

上午8:40,山东大厦中华厅高朋满座,胜友咸集。在热烈的掌声中,江必新、费维扬、王良和王邵军共同掀起红绸,为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揭牌。

据悉,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二个低碳学院,也是山东首个低碳学院。2019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清华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等相关机构和部门的支持下,我校低碳学院筹备工作小组集思广益、深入调研,会同有关政府部门、知名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学院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邵军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他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将获更大力度支持,低碳产业将站上新的风口。面对中国乃至全球巨大碳交易市场,碳金融、碳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潜力非常大。因此,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对于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重要论述,对于服务新发展格局下的低碳产业和市场人才急需,对于复合型新财经人才培养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学院立足齐鲁大地,聚焦产业需求,做好经管学科与理工学科的结合文章,做好国内国际合作的结合文章,做好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的结合文章,把低碳学院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碳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新文科建设和财经教育转型发展的创新平台和助力山东经济转型发展的试验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宝欣宣读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同志的书面贺信。

李鹏宣读了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同志的书面贺信。

现场播放了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总理经济顾问、明斯特大学Andreas Loeschel(吕安迪)教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的视频致辞。

江必新在致辞中对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认为这是低碳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低碳领域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学院在加快构建完整的低碳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尽快凝练和提升专业课程的核心竞争力、瞄准国家发展目标,发挥优势为其服务等三个方面有组织地进行科研,在服务国家低碳发展目标中体现价值,培养更多的低碳领域研究人才。

致辞环节结束后,王邵军为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费维扬、执行主任黄建忠、副主任潘家华颁发了聘书。赵忠秀为程钰、曹雁青、黄建忠、方澎、黄清林、石峰颁发了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赵忠秀在主持仪式时提出,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的成立,是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适逢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又处在十四五开启之际,因此责任重大,大有可为,前景美好。学院将围绕低碳领域的重大理论、政策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推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低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并推广低碳认证标准,逐步成为国内外低碳领域的高端智库、人才培养基地和产业孵化中心。在多轮调研论证、整合全国低碳领域精干力量的基础上,决定在学院下设五个研究中心,即低碳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系统节能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工业危固废综合利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碳足迹与碳标签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碳金融与碳管理研究中心。希望这五个研究中心聚智汇力,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为低碳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我校王璟珉教授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在组织机构上,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赵忠秀兼任理事长,聘任陈宗兴为顾问委员会主席,聘任郭树言为名誉理事长,聘任费维扬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建忠为执行主任。学院将以科研、国际人才培养、技术及产业输入支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依托低碳城(全国低碳技术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山东低碳城;深入技术产业化应用建设,协同建设国家级低碳科创示范基地。学院立志成为“首席气候官”的“黄埔军校”:建立高级低碳管理人才数据,提供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气候治理与行动变革、生态审美与领导力素养、低碳价值链管理、系统节能与能源管理等在内的八大模块组成的公开课程,预计初期每年提供1000人次的培训。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禹湘副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合作研究成果《气候变化经济学》情况。据悉,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参与研制撰写的《中国碳标签蓝皮书》,作为中国首发碳标签蓝皮书将于2021年面世,今后将每年出版一部。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教授先后做了题为《碳中和:我们能走多快?》《创新驱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精彩报告。

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新浪网、齐鲁晚报、山东教育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等媒体记者到现场采访报道。



上一条: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杨军一行来访 下一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一行来访

关闭

Baidu
map